月刊20期:把代码写进六月,把打印机搬进宿舍
本篇是对二〇二五年六月生活的记录与思考。
本月摘要:
- 人生第一张Visa卡办下来了,宇宙行的宇宙星座卡,虽没啥特别权益,但也算是成年感+1。
- 液压课程设计终于完结,整体像在和上世纪对话,材料老旧、评分迷雾,收获不多,吐槽不少。
- 淘到一台老款HP激光打印机,黑白文档清爽利落,打印自由的快乐谁用谁知道。
- 生产实习开搞!借力Gemini完成全栈项目,文本控制工业机器人,Vibe Coding实战初体验。
💐六月份。
我的第一张Visa信用卡
想着有时间去办一张Visa卡很久了,这个月初的时候在工商银行线上申请了一张宇宙星座卡校园版。不愧是宇宙行,这个宇宙星座卡倒是感觉挺合乎情理的。
当然这张卡貌似没有特别很好的地方,但是作为第一张Visa卡进行一些基本的线上支付或者境外线下刷卡支付也还是够用的。申请的流程也是相对简单的,在网上火速填完信息之后静静等待卡片寄出,然后拿着卡片到线下银行网点激活即可。
线上申请之后好像是两三天就会有电话回访进行一些基本信息的核实,开始是下午两三点给我打电话我很遗憾错过了,等到第二天差不多相同的时间点又会打过来,接听之后是机器人,问了我的姓名和工作单位,还问了工作单位的联系电话,这个有点突然没有回答上来,还以为会有影响不能审批通过。
不过过了几天查询审批进度,最后还是很顺利通过了!
课程设计
正如上期所记录,进行了一个很“机械”很常规很“Old School”的液压系统课程设计,其实教务系统里完整正确的名称是「机电智能控制综合设计」。但我觉得这个名称有点不挨边甚至有点别扭,用液压系统课程设计来形容完全是贴切的。
这种机械课程设计完全是延续了几十年完全没有变过,我完全不认同这是专业非常基础的东西所以不需要改动。至少对产品选型的时候我就觉得参考教材上选用的产品都是几十年前的旧东西,想找到一些具体的性能指标参数基本上很难找到。至少在这方面就应该推动产学研的步伐,院校可以和国内一些有名大型的液压元器件厂商合作,编写一些新的参考教材,将一些具体的选型参数汇总起来方便查阅。这样既可以为厂商将相关元器件规格参数标准化,又能促进学生所学内容能更好对接企业和生产实际的真实情况,也算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共赢。任何东西都不能如此固步自封,课程改革更新还是要想办法更新迭代,不然整个教学就会变得僵化,甚至让学生感觉所学内容是和生产实际是脱节的。
顺带啰嗦吐槽一下,我觉得这次的课程设计并没有像我预期那样有收获,学校老师发挥的作用还是太少,我甚至不知道老师的评分标准是如何的,迷迷糊糊稀里糊涂的就过去了。如果想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对比其他优秀同学的优点,好像没有形成特别畅通透明的渠道。除非私下找老师同学交流。我个人认为课程设计和课程作业至少有个区别,但就这次课程设计看来其实和课程作业没什么区别,甚至有种闭门造车的感觉。
Olfactory-Game-for-Autism
xicheng2003 • Updated May 18, 2025
购置了一台很经典的打印机
我也拥有一台自己的打印机啦!
其实是很莫名奇妙就购买了,不过是一台二手的激光打印机。感觉大学打印各种报告和论文确实有一台打印机会方便很多。买入一台到毕业的时候再转手给学弟学妹其实一点都不会亏的。
先说一说为什么选择了激光打印机,一般来说激光打印机的机身会比喷墨打印机要贵,但是打印效果要好,遇水不易咽墨,打印黑白文档的对比度高,边缘锐利清晰。当然这些年的喷墨技术能够追赶上激光打印机技术,可能区别不大了。但是我还是持这样的观点,或者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所以选择了激光打印机。
另外很多人认为喷墨打印机耗材便宜而且彩色机比较便宜,而且现在多是连供类型,直接补充墨水,不用像最初的厂商垄断要更换墨盒,所以喷墨打印机的耗材成本可以做到很低。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宣传买点和营销手段,激光打印机也是可以单独补充碳粉而不用更换硒鼓。在打印耗材方面我认为喷墨和激光是相当的。
综上我认为如果纯打印黑白文档,激光打印机在整体上是略微胜出更有优势的。
惠普,作为激光打印机的几个头部厂商之一,激光技术和打印效果确实让人省心。十几年的机器拿到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甚至有点超出预期。虽然DPI不如现在这几年新出的机器高,但是也完全够用的。一百多要什么自行车呢。
用Gemini做项目(Vibe Coding)
结束了课程设计之后就是开始生产实习了。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这边是给了我们大致两个选择进行生产实习。
- 第一个是自主实习,学生可以自己找外面的企业自己去寻找实习机会。这个的话就是自己投简历通过企业的安排的面试等筛选拿到实习offer,通过学校的考核就能完成“生产实习”这个学分。
- 第二个是校内生产实习。除了第一种情况,学校会给没有校外企业实习offer的同学提供一些校内的小项目课题,在国定时间内统一完成,学校对你整个过程完成考核,就相当于完成“生产实习”,拿到对应的学分。
-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同学因为竞赛或者科研项目等没有时间进行生产实习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可以相应认可转化为“生产实习”学分,这里就不详细描述。
这次项目的完成也是在AI的帮助下完成的,可以说没有AI的辅助就没有本次项目。
算是一次完整的Vibe Coding经历!
Vibe coding(有译氛围编程)是一种使用AI辅助的编程范式,程序员会用提示描述要处理的问题,提供给软件开发专用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应用程序的源代码是由大型语言模型产生,程序员的工作从原来的撰写程式码,改为指导AI产生程式码,测试及优化程式码。Vibe coding的提倡者认为这甚至可以让新手程序员在没有以往软件工程要求技能的情形下,可以产出软件。此一词语是由 Andrej Karpathy 在2025年2月提出,在3月时列在韦氏英语惯用法词典的"slang & trending"名词。——Wikipedia
我们班级是被安排到了同一个实验室,分组去完成基于Modbus TCP通讯协议的工业机器人二次开发。指导老师给我们一些课题,按照课题内容去自由完成。因为老师只给课题,关于如何针对课题展开,过程如何实施等等没有具体要求。我感觉自由度比较大,可以发挥的空间就比较灵活,这一点让我感觉挺好。
我们小组的选题是《基于文本的机器人轨迹运动控制》。整个项目被我做成了一个全栈项目,后端是基于ModbusTCP协议的机器人控制程序和用Flask构建给前端使用的API接口,前端是基于Vue/Vite的单页Web应用。
基于文本就联想到这几年比较热门的AI热。(当然属于是蹭上热度了,请勿见怪)因为大语言模型(LLM)就是基于文本的,也是现在AI领域技术迭代比较快的技术之一。能联想到并融合到我们项目中也算是顺水推舟,顺势而为。当然我也考虑过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比如说我们的项目是关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控制过程中对实时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调用API就会依赖于网络,而且要考虑调用的延时问题;而如果不调用API在本地部署则在推理过程中对于性能算力的需求也是相对较高的,资源方面会没有优势。
所以我们项目是整合了DeepSeek去解析自然语言,之后以Json格式返回以Modbus TCP协议响应到机器人上,不可避免有上面所说的延时问题,算是一个项目的劣势。而为了保持一定的实时响应性,我们小组也保留传统的基于正则表达式的严格文本格式去控制机器人,两套文本指令系统就可以相互补充,还有一定的冗余性。
总的来说,接入LLM是我们项目的创新点,但也不可避免带来一些劣势,在生产环境中不一定有很好的实用性,此举算是具有一点实验性质的尝试和创新。但考虑到我们的项目周期较短,实际算下来其实两周不到,具有一些实验性质的功能我觉得影响不大,也是合理的。
(我甚至还Vibe Coding做了一个产品介绍页面,可点击下方链接访问)
本次项目所有内容均已开源发布在我的GitHub的项目中,具体项目内容可前往GitHub查阅。
✏有趣的事与物
一些视频
一些播客
📔书影音
下面是六月的书影音记录:
看完:电影 | 胡波《大象席地而坐》| ★★★★★
爱情、理想、现实。三者交织的故事。
我不知道为啥要把女主塑造成这样一个形象,有点拧巴带点傲气和倔强。一开始我觉得有点不理解,可能不一定能讨好观众,但看着看着我就懂了,塑造得很真实很形象。
女主Miya和男主Seb的故事其实很美好,两个人开始的不理解和冲突,到后面的相互理解相互磨合,互相打气激励,最终各自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真是理想的爱情故事啊。虽然最终没有在一起,但我觉得双方各自都在对方心里都有一份位置的,这种影响一辈子都不会消失吧。
关于导演,这是我看他的第二部作品,感觉导演也是在努力探索不同的风格,歌舞剧做得很成功,或许观众接受度不一,但也是很好的尝试,总比套公式模版强得多。和上一部《爆裂鼓手》唯二的共同点或许就是,教练还是那个教练。还是关于爵士乐,或许爵士乐也是导演心中的情怀。
看完:剧集 | [徐兵《在人间》| ★★★★☆
这个剧本形式很新颖,感觉对于中国大陆来说比较有创新性吧,但是我感觉还是比较偏实验性的东西,观众的胃口还不一定能接受。
在读:书籍 |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在看:剧集 | [美] 克雷格·麦辛《最后生还者 第二季》
在读:书籍 | [美] 保罗·格雷厄姆《黑客与画家》
下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