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14期:年末的困顿与思考
本篇是对二〇二四年十二月生活的记录与思考。
最近陷入一种困顿的境地。
第一点大概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手头的事情提不起劲,另一方面则是想得太多。虽然有自我探索的意愿,却找不到方向,反而因为功利心太重而产生焦虑。
最近听了些播客,看了点书,甚至因为这些焦虑去翻阅了很多人的感想——互联网上总能找到类似的内容。但看得越多,越觉得别人写的东西好得多,自己写不出那样的文字,一股挫败与不甘就从心底涌了上来。
现在回想觉得有些可笑,但当时确实如此。我偏离了记录的初衷,变得不忠于自己,产生了急切、功利的心态。这很恐怖——我明明不喜欢这些东西,它们却还是出现在了自己身上。
第二点,就是变得不真实自然。
这与第一点密切相关,是一种因果关系:急切功利是因,脱离真实自然是果。
我不知道是否每种兴趣爱好的培养过程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但我觉得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于是我开始寻找原因。
我想起朋友前段时间跟我说她在跑步这件事上产生了焦虑,起初我并不以为意。
但现在回想,我才明白她的感受:最初她是因为跑步能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甚至是一种与自我和解而开始这项活动的。然而,随着她逐渐关注跑步成绩、里程数和身体变化,她的内心开始被"跑得更快""跑得更远"这样的目标绑架。那些原本带来自由感的脚步,反而成为了一种无形的负担。
我和她的这两种情况,似乎正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内在动机向外在动机的转变。
这种状态的核心问题在于:当外在评价取代了内在需求,我们的行动就不再是为了自我满足,而是为了迎合一种虚构的标准。这种标准或许是自己为自己框定的,但这种变化不仅剥夺了原本的快乐,还让我们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对初心感到陌生。真正让我惊讶的是,外在动机本身并不可怕,甚至能成为积极的驱动力,因为适当的自我要求往往是进步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掌控它。
最终,我意识到,无论是记录还是跑步,它们的意义并不在于获得外界的认可,而是在一次次的行动中,窥见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那是一种在无声中触碰本质的体验,是一种从繁杂中剥离出的纯粹。在这些过程中,我们或许说不清"自我"究竟是什么,但那种不经意间的感知与顿悟,却能在片刻间让人感到宁静和踏实。
如果说朋友的跑步最终让她找到了自己的节奏,那么对我来说,这场思绪的奔波则更像是一次重拾步调的旅程。在这条路上,我或许会迷茫、停滞,甚至再度偏离,但我开始懂得,过程本身便是答案。即使目标尚未可知,这一刻的沉思和回归,已经让我离那份更本真的状态更近了一些。
本月摘要:
- 好友Z来访,重温高三“革命友谊”,久别重逢倍感温暖
- 陪537出征汕头马拉松,现场氛围感染人心,立志也要挑战一次
- 偶遇打铁花非遗表演,感叹流动演出的时代与文化传承并存
- 与KK热闹跨年,参加小镇英歌舞、烟花活动,愿新年也能红火起来
💐十二月份。
好友来访
好友Z用难得的两天空闲时间,来我学校这边逛一逛。
我们高中时期结下的友谊,是那年一起奋斗过的时刻,调侃地说也算是革命友谊了。这么要好的朋友,从高三那个凤凰花开的季节往后,各自也是奔走各方,为了自己的理想事业自己走自己的路了。
此前去汕头玩也顺道去麻烦了一下Z,好好参观拜访了一下他的学校。那一次有被款待到,仿佛回到了高三曾经一起奋斗的时光。
可参见月刊 Mon.J08 终于鸽了一次
所以Z这次来访像是非来不可,曾经一同奋斗的伙伴现在离别两地总要牵挂着,看看过得怎么样,环境怎么样,总要串串门寒暄一下的意思。
汕头马拉松
陪着537去出征汕马,我也是第一次亲身感受到马拉松的赛事精神,热热闹闹的,谁凑过去心情都变得好起来。
最后当然要祝贺537配速530巡航再次拿下半马!
有机会我也要跑一次马拉松。
打铁花
打铁花,美食节。没想到小镇上也有这种非遗表演,后来我也留意到这一两年,很多地方都有这种非遗打铁花的表演,不管是城市县城还是小镇都有。感觉像是表演团队在全国跑。
像是从业者的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巡回活动。让我会想起现在已经差不多消失的全国流动演出的马戏团,也有密室逃脱,冰雪世界等等。我想这个打铁花的性质也是一样的,都是灵活就业人员的一种谋生之道。
只不过特别的一点就是,打铁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观赏性相比之下要好很多,至少我是第一次看,也算是开了眼。
跨年
和KK一起跨年。
跨年还是要有点仪式感,所以和KK商量选择哪里人多就去哪里。
小镇上也没什么地方好逛的,听说有个酒馆新店开业会举办活动,会有英歌舞和烟花,我们就决定去那里。原本还打算在酒馆里坐坐,结果去到之后发现人满为患,真的是太火爆了,希望新的一年我们也能红红火火吧hh
最后和KK在一个甜点店吃了点东西,一起看了会星星的跨年演唱会。
✏有趣的事与物
一些视频
一些播客
📔书影音
下面是十二月的书影音记录:
读完:书籍 |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
读完:书籍 | 吴琦《多谈谈问题》| ★★★☆☆
看完:电影 | [韩] 金成洙《首尔之春》| ★★★★☆
因为最近的新闻才看的,没想到这部电影还挺近的,我还以为这部电影有点年头了。
作为一个非韩国人的视角来看,也不太了解韩国的历史。但是拍出来的就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看完很莫名奇妙,很奇怪的感受,有点人间地狱的感觉。从历史角度看,历史政治总是复杂的,对于我来说很难评价,看完之后脑壳疼疼的。从电影艺术来说,向我朋友说的,有点美化偏袒了理想主义者,塑造了结尾那一幕感人的一幕。
看完:电影 | 闫非 / 彭大魔《抓娃娃》| ★★★☆☆
看完抓娃娃
整部片子下来就是如何提防如何为孩子演戏以及防止被识破,有点老套了,表演痕迹过重,反而很像小品或者舞台剧啊,看的时候觉得特别尬。开心麻花的电影已经形成风格了,只能说见怪不怪吧。题材和立意倒是挺好。讲了家庭教育,不要掌控和控制孩子,要放手自由健康成长。揭示现实和一点点反讽的意思,剩下的全是尴尬。中间有点坐不住,不想看了。看到最后就是强行反转和煽情升华。
最喜欢的是最后马继业长跑捡瓶子的镜头。还是跑步好啊,治愈人心还永远不会被辜负(手动狗头)
看完:电影 | [法] 吕克·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 ★★★★★
半夜看《这个杀手不太冷》。
看完了之后好像没有口碑中那么好。电影看下来是很好的,但是没有很触动我的地方。杀手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没错,但是我也感觉被买手利用了而已。都是利益的捆绑,没有价值就会被抛弃。
真正有感情连接的就是杀手和小女孩了。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看点吧。杀手面对抉择,选择了小女孩,其实我不太能接受这个选择,爱情总是会有牺牲的没错,包含着一些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爱情以及情感。
杀手经历了他的初恋的be,并且再次相信爱情,我觉得这是他伟大的地方。
看完:电影 | 邵艺辉《爱情神话》| ★★★★☆
三年前上映的时候想看的电影,现在想起来才打开来看。
看完觉得电影像在罗马街边的咖啡小摊,惬意打发了一个下午的闲暇。人物关系真是太理想太美好了。现代社会关系像电影这样聚在一起可能是奢侈,导演编剧替我做了一个这样的梦。老乌的爱情神话之所以是神话,就在于似真似假琢磨不透,那爱情本身就是如此。
看完:剧集 | [韩] 黄东赫《鱿鱼游戏2》| ★★★☆☆
节奏慢了点,要花点耐心才能看下去。作为第二季,相比第一季更多在探究问题上,游戏内容有点换汤不换药,看过第一季会觉得审美疲劳吧,有点内容重复,游戏过程中展现的人性和第一季也大部分重复。第一季最吸引我的就是剧里呈现出来的立体感,每个人都是鲜明立体的,多面性的,但成奇勋在第二季变得扁平化了,更多体现在成奇勋内心的执着与挣扎一根筋想着阻止游戏的进行。而且结尾也没有个交代,这一点很不好。
简言之,第二季就是第三季的大型预告片。